研发仅占3%的蕉下,是防晒黑科技,还是夏天的智商税?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仅占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来源:锌财经
这个夏天,你交防晒智商税了吗?下防
前段时间,新消费品牌蕉下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晒黑税预备成为“户外防晒第一股”,科技至今还未有最新消息传出。还夏
据招股书显示,智商蕉下从2019年的仅占3.8亿元到2021年的24.1亿元,营收正稳定提高,下防毛利率也已经达到了近60%。晒黑税但有趣的科技是,2021年蕉下的还夏亏损却达到了惊人的54亿元;其净利率不及毛利率零头,也侧面反映出蕉下烧钱之旺盛。智商
一把动辄售价两百多元遮阳伞,仅占并没有成功地收割市场。下防
不止烧钱,晒黑税费用支出占比一样显示出了“重营销轻研发”的问题,包括代工厂贴牌的质疑,新消费品牌身上的普遍痛点,似乎都在蕉下身上浮现。
三伏天即将到来,蕉下没有为路人遮住阳光和紫外线,反而被置身于烈日之下炙烤。
营收“神话”追不上烧钱营销
蕉下2019到2021三年来的营收分别为3.8亿元、7.9亿元和24.1亿元。飞速发展下,蕉下也已经成为了目前国内第一大防晒服品牌,总零售额与线上零售额分别占了5%与12.9%的市场份额。
但招股书内另一份数据显示,公司三年来均处于亏损状态,净亏损更是从2020年的7.7万元直接飙升到了2021年的54.7亿元。乍一看,已经堪称惊人的营收增长竟然追不上亏损。
蕉下对此的解释是,“由于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增加导致流动负债增加,该项目无法反映核心经营业绩及业务前景”,经调整后净利润为1.357亿元。
图源/蕉下招股说明书哪怕如此,5.6%的净利率和59.06%的毛利率依旧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如此大的悬殊意味着,公司在销售经营中有着巨额的支出。数据显示,蕉下目前的销售开支已经超过了销售成本,占了收入的45.9%。而在销售开支中,大头则是高达5.8亿元的广告与营销开支,占到了24.4%的比重。
营销烧钱在新消费赛道可以说是常见手法,这离不开它们惯用的经营模式,例如蕉下在此次招股书中提到26次的DTC模式。
DTC模式指的是无需中间经销商,直接面向消费者进行销售。其“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商业理念开始传播后,很快受到了不少品牌的热捧,最经典的例子是完美日记、lululemon,包括Nike、Adidas都已经开始推进这种模式。
直联消费者,就必须直接深入了解用户群体的喜好与需求,社交平台往往就成了这类新消费品牌的主战场。消费群体针对性的提高,也让小红书、微博等KOL带货成为了更加高效的营销方式。
据蕉下招股书披露,在2021年,蕉下品牌已经与超过600名KOL合作,推广产品并为其线上和零售门店带来流量。
图源/小红书以小红书为例,关于蕉下已经有了超过5万篇的笔记,官方粉丝也达到了5.6万。
不得不说蕉下的营销确实成功,但其招股书中也提示了风险,“若无法具成本效益地使用社交媒体及内容平台作为营销工具,蕉下获取新客户的能力和财务状况可能会受到损害。”
营销烧钱铺市场一向不是长久之计。长期不能摆脱与改善营销焦虑,蕉下的利润空间势必会一直被压缩。财务数据的背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产品需要打动市场。
爆款产品能否延续
蕉下从2013年至今,其明星产品正是一款“双层防晒小黑伞”。这款雨伞,瞄准了年轻女性对城市户外防晒的市场需求,可以说是“一伞成名”。在其官方店铺上,这款雨伞目前的售价为229~349元不等。
数据显示,在2019年蕉下伞具品类为公司带来了3.3亿的营收,占到了全体收入的86.9%;而在2021年,伞具收入占比降低到了20.8%,已经被服装与包括袖套、口罩等在内的配饰品类所超越,两者分别占比29.5%与25.4%。
横向品类维度看似均衡,但从纵向来看,蕉下的收入其实大部分都集中在其爆款产品上,这源于蕉下从最初就开始打造精选单品的战略。招股书显示,2019年蕉下前30款热销单品产生的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99.8%,到了2021年下滑至74.1%。虽然爆款产品的贡献度有所下降,但依旧占了较高的比重。
蕉下畅销爆款/天猫旗舰店这代表着在如今变化莫测的消费者偏好下,蕉下的产品结构和抗风险能力还有待提高。蕉下自己也承认:“如果畅销单品受欢迎程度降低且我们无法推出代替品,销售额和利润可能大幅下降。”
蕉下能够打造出一个又一个爆品的原因,还在于其对“防晒黑科技”的标榜。一位购买过蕉下产品的消费者告诉锌财经:“虽然价格贵,但是好看加上它标出来的那些防晒科技,就让人觉得值这个价。”
例如,蕉下多次宣称自己采用“airloop”面料,可以“透过高热传导及特殊编织结构实现冷触,同时布料超级伸缩可保持良好的防晒性能 ”,官网也将科技专门作为了一个宣传分类。
图源/蕉下官网但一般来讲,一把雨伞的防紫外线程度比不上一件普通棉质衣服的防紫外线程度。同时从招股书的数据看出,防紫外线显然也不是一件技术活。
招股书中显示,蕉下的研发支出占比正在逐年降低。其2019年至2021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990万元、3590万元、7160万元,营收占比分别为5%、4.5%、3%,“重营销轻研发”展露无疑。
在没有技术壁垒的前提下,其核心产品的替代性是很强的。比如,市场上除了蕉下,还有Ohsunny等户外品牌都在做相关防晒品类。
在没有硬核技术的加持下,蕉下把目光对准了产品的外观。
据天眼查显示,蕉下在近两年开始加大了专利申请的动作,可以发现大多数还是集中在外观专利方面。
图源/天眼查与之对应的是,蕉下在市场上的高溢价已经引起了部分消费者的不满。在B站搜索蕉下二字,播放量最高的几条视频均为相关的测评与平替。
图源/B站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蕉下也已经收到了近400条投诉,原因主要集中在发货、质量方面。
可以说在质疑声的不断增多下,爆款单品作为蕉下的主要增长点,已经逐渐开始有了祛魅之势。
代工厂“贴牌”,后端能力之忧
蕉下被讨论较多的另一个质疑,是其代工厂模式。
据了解,蕉下所有产品采用的都是“OEM”模式,意味着蕉下自身并不负责生产,而是委托代工厂按照自己的设计与指示生产产品。
该模式有两点好处,一是可以大大减轻公司生产成本;二是节省时间,产品可以快速送往渠道售卖。这也完美符合了蕉下作为新消费品牌“轻装上阵”的需要。同时,“OEM”不同于“ODM”委托代工厂设计的模式,对于单品品控的把控与统一会有较大提升。
但不论是“OEM”或是“ODM”,用通俗的话来说都是某种意义上的贴牌。
据了解,很多OEM代工厂都会生产超过订单数量的产品,而这些“尾单”则有流入市场的可能,就会让蕉下产品被复制与代替的风险大大增加。
图源/小红书蕉下在招股书中表示:“我们亦拥有大量与自有产品技术及生产工艺有关的商业秘密,我们认为该等商业秘密,对我们的运营而言关系重大,且不受专利保障。”
目前这一弊端已经开始显现。天眼查显示,蕉下一直在针对著作权权属与侵权纠纷进行起诉,并且大多数结果都以己方撤诉而告终。
图源/天眼查另一方面,“轻装上阵”对于初创品牌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做法,但蕉下如今即将冲击上市,后端能力就成为了必要的考量因素。很显然,没有自主工厂的蕉下,供应链抗风险能力并不高。一旦受到供应短缺与中断,乃至原材料波动,多家代工厂对于供应链的干扰将会十分复杂。
对于现在的蕉下来说,投入回报不成正比、没有核心技术壁垒,显然在这个夏天,蕉下自己才是快被晒干的那个。
- ·刚裁员又招聘?马斯克打造“硬核”推特又有新动作
- ·快讯:指数早间小幅拉升回落 HJT电池板块逆市拉升
- ·个人养老人生的报表1|健康的家庭财务报表需补齐哪项?
- ·超200亿“顶流”女基金经理袁芳离任 这些“实力战将”接过交接棒
- ·冬游四川门票1元购第二期今日开抢,涵盖近百家景区
- ·泽达易盛、*ST紫晶涉欺诈发行 投资者可积极索赔
- ·日照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主任高杰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 ·南财快评:科创金融总体方案,为产业提供全链条和全周期的金融服务
- ·汽车行业共议“缺芯、贵电”破局之道 推动核心零部件技术国产化,智能化竞争需开放共赢
- ·特斯拉股价年内腰斩!分析师预计:其明年或开启史上首个回购计划
- ·“网红债基”富荣中短债一日跌去12%,究竟是谁惹得祸?
- ·超半数基金年内跑赢市场 21只长跑型基金笑傲江湖
- ·奥特莱斯看上了跨境电商 是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
- ·长期LNG合同售罄!日本警告2026年前供应已被瓜分殆尽
- ·多家银行官宣:放弃赎回!什么情况?
- ·东兴证券“催熟”注册制下欺诈发行第一股 重承揽轻质控顽疾难除
- ·东亚银行11月23日斥资174.96万港元回购20.74万股
- ·世行集团前首席经济学家文章:美国应该反思对华“经济战”
- ·中概股多数下跌 贝壳、理想汽车跌超5% 中通快递、唯品会绩后走强
- ·中基协副会长高天红:基金业成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 ·苹果Apple Music现身Model S,有望登陆特斯拉车机系统
- ·法媒:拜登80岁生日没以公开方式庆祝,“白宫没有心情办派对”
- ·俄总统普京出席“雅库特”号核动力破冰船下水仪式
- ·美元强势周期已结束?空头头寸升至16个月新高
- ·百度第三季度非网络营销营收65亿元 同比增长25%
- ·FTX“债务窟窿”有多大?前50大债权人名单出炉:欠款超3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