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红”遇冷!上市险企首月保费两极分化,产险优于寿险,全年向好可期
随着上市险企一月保费收入的开门红公布,也揭开了保险业开年的遇冷优于表现。
2月27日,上市首月寿险《华夏时报》记者梳理沪港两地上市保险企业1月保费数据发现,险企向好“开门未红”似乎成为整体市场的保费主基调,共计19家上市产寿险的两极2023年第一份保费成绩单均并不如意。总体而言,分化7家上市产险公司表现好于8家上市寿险公司,产险2家健康险和2家养老险公司的全年保费表现差异巨大。
“产险开年表现还是可期比较平稳,业界关注的开门红重点其实还是在寿险市场上,在2019—2023年的遇冷优于5年间,2020和2023年的上市首月寿险春节在1月,其余三年的险企向好春节都在2月,这对险企开年首战影响不小。保费不过今年我们预计市场会出现低开高走的局面,原因在于去年从3月到6月的保费基数特别低,去年最后一个月的市场表现也很差,在这两个不利因素消失之后,全年市场向好还是可期的。”2月28日,上海一家保险专业第三方机构创始人陈文志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市险企表现不一
数据显示,2021年1月,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太平财险、众安在线五家公司1月保费收入分别为611.7亿元、320.8亿元、233.1亿元、36.8亿元、20.4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2%、-2.1%、10.9%、26%、1.5%,大地财险尚未公布1月保费,阳光财险1月保费40.3亿元,无同比数据。
在寿险公司中,、平安人寿、太保寿险、人保寿险、、太平人寿、国华人寿的2023年首月保费收入分别为2021亿元、1029.4亿元、526.9亿元、351.8亿元、323.6亿元、126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5%、4.4%、-5.7%、-15.8%、-1.9%、-6.9%、47.8%。阳关人寿首月保费收入为178.8亿元,无同比增幅数据。两家健康险公司人保健康和平安健康则保险不俗,今年首月保费分别获得38.6%和14.2%的增长;平安养老和太平养老两家公司则保费增速出现了-26.8%和-5.2%的下滑。
从财险公司方面来看,受春节和疫情的双重影响,2023年1月上市财险公司保费增速是近四年中倒数第二,增速为2.6%,仅好于2021年,而2021年是受到费改的影响。虽然2023年1月财险保费增速较低,但太保财险和太平财险却异军突起,增速分别高达10.9%和26%。
上市寿险公司方面,今年的“开门红”则创下了历史新低,同比下降2.1%,国寿、太保、人保、新华、太平都是负增长,但国华人寿却一如既往好,速高达47.8%;此外,平安人寿也实现开门红,增速达到4.4%,这是大公司中唯一增长的,平安人寿在过往三年的开门红都是负增长。
“对于开年表现,我们还是比较满意的。如果不是一月份疫情尚未结束,可能市场的保险要好很多,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年寿险业的改革还是起到了成效,即使在疫情流行的月份,保费下滑的速度也并不大,我们相信接下来的市场会有一个向上增长的大拐点。”2月28日,上海一家大型寿险分公司营销总监苏涛(化名)告诉本报记者。
值得关注的是,平安人寿在持续多年的改革之下,在2023年初的“开门红”看到了效果。就在今年2月初,平安人寿对于内容组织架构和分工调整又有了新变化,一是平安人寿总部组织架构调整,由原先的东、南、西、北四大销售区域调整为北、中、南三大销售区域;二是平安人寿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余宏分工有所调整。
而在去年年中举行寿险高峰会上,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对寿险改革寄予厚望。他表示,寿险改革行至三载,曙光在前、胜利在望,平安寿险必将铸就二次腾飞的新辉煌。”
“目前平安人寿正对照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以超脱行业的高度和视野,从思想意识、发展理念、业务模式方面主动破局。未来三年,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既有的改革规划不断推广和深入,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创新中谋发展。”去年平安人寿董事长杨铮任职资格获批时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全年市场表现将可期
上市险企保费数字的细节可以看到市场微妙的变化,而无论是险企本身还是投资机构,均看好保险市场全年的表现。
近期,多家券商机构发布上市险企2022年度业绩预期研究报告。从整体来看,多家机构认为寿险行业于去年仍处在深度磨底期,或受制于权益市场走弱而出现投资端波动的情况;但在负债端,自去年二季度以来寿险新单延续改善态势,人力规模降幅收窄,已呈现出转型向好的趋势;财险行业在机构看来则得益于承保利润的改善而有望带来盈利的快速增长。
更为提振信心的是,机构普遍看好2023年保险业走势,认为在多重利好因素下或迎来转型拐点。
“2022年权益市场趋势下行以及债券市场低位震荡导致上市险企投资承压。另外,上市险企仍然延续较为严格的渠道清虚政策,导致全年人力规模仍然呈现下滑趋势。但从全年走势来看,经历上半年深度调整期后,寿险也于去年下半年迎来改善与转机。”非银研究团队发布报告显示。
非银团队则发布分析报告表示,目前各险企提高代理人招募标准,持续推动队伍转型升级,预计2023年整体质态和人均产能将有所提升。
“当前寿险行业仍处在改革调整阶段,2023年在居民保险理财需求持续增长、寿险转型成效逐步显现,疫情放开减小线下展业冲击,以及业绩低基数等因素影响下,预计带来新业务价值的边际回暖;财险行业在去年维持高景气度,预计综改后龙头险企在保费增长及盈利能力等方面马太效应进一步显现。全年看,去年保险负债端各季度基数均较低,疫情后需求复苏、代理人转型见效以及储蓄型保单需求提振有望驱动全年保险负债端修复超预期。”2月26日,开源证券保险行业分析师也指出。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具体行业改革“标本”,保险分析师夏昌盛在2月16日对太保寿险未来三年发展做出的预测研究内容显示,在低基数、代理人规模及核心人力规模企稳之下,太保新业务价值正增长态势有望延续,全年新业务价值增速将达到5%。
“分产品来看,随着疫情好转带来的消费修复,重疾险需求滞后于消费的修复,或将于下半年开始好转;受益于居民财富配置转移、代理人质量的提升及银保渠道合作进展提升,储蓄险仍会保持较快增长。我们预计2023—2025年,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复合增速有望达5%—10%,新单保费增长或将实现两位数增长;另一方面,储蓄险、医疗险占比提升,重疾险占比下降,将导致价值率有所降低。资产端回暖将预计带来公司2023年利润增速快速增长。”夏昌盛称。
来源:华夏时报
- ·开盘:三大指数集体低开创指跌0.28% 供销社板块跌幅居前
- ·汇市观潮:欧元、英镑及日元外汇市场分析
- ·千亿基金公司“换帅”,传奇人物王宏远也辞去荣誉董事长,未来不会加入其他基金公司
- ·银保监会:加强保险机构资金运用关联交易监管工作
- ·通策医疗股票索赔:实控人涉嫌信披违规 投资者可做索赔准备
- ·中国首艘全球最大超大型集装箱船交付 比最大航母还长60多米
- ·检察官被实名举报弄虚作假,张家界市检察院回应
- ·花式揽储之外,村镇银行已成风险最高的金融机构之一!今年121张罚单罚了什么?
- ·瑞信股东批准增发22.3亿股新股 拟筹资42亿美元
- ·小鹏交付破20万,新势力杀向中高端燃油车阵地
- ·中信证券:港股市场拐点确立,聚力复苏 2022年下半年投资策略
-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提议举行修宪公投
- ·俄副总理:不会向对俄石油限价的国家供油
- ·英国铁路爆发30多年来最大罢工
- ·猴痘病毒在逼近?外媒:韩国首次报告疑似感染猴痘病例
- ·欧盟官员:乌克兰即将正式成为欧盟候选国,暂无成员国反对
- ·欧盟评估比利时财政预算草案:支出过高 能源补贴不够
- ·外资大撤退,同行都想学!新东方带货爆火能否复制?
- ·WatchTube手表免费应用发布,苹果Apple Watch屏能流畅看YouTube视频了
- ·粉丝振奋!《三体》电视剧要来了,来看背后站着哪些资方…
- ·年度最低?研发费用占比最低仅0.23%,三任财务总监离职,创业板IPO
- ·国开行原副行长高坚:中国经济恢复最重要的问题是创新经济和企业家的作用
- ·又一省放宽上海旅居人员政策 非中高风险街道入鲁无需隔离
- ·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启动 新增备供地区规则应对药企违规风险
- ·茅台系白酒竟卖660元一箱?主播带假货被山东警方一锅端
- ·“公募传奇”王宏远引退!2000亿规模基金公司董事长更替
- ·全球绿色人才占比达13.3% 供应不及需求增长
- ·工人日报:一些电商平台“超长预售”让消费者花钱受气!
- ·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加大重要行业以及民营重点龙头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力度
- ·Meta、微软等科技巨头成立元宇宙标准论坛组织 华为、阿里加入
- ·萌宠商业秘密:猫一生或消费20万,宠物医疗、保险、殡葬向人类看齐
- ·天猫618实现稳增长:超10万中小卖家销售增长超100%
- ·越秀地产获资本市场肯定,中信建投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 ·快讯:超清视频概念股开盘走强 数码视讯涨超10%
- ·刘强东:明年1月起京东高管降薪10%-20%、100亿投向基层员工
- ·英国通胀率升至40年新高,预计还会进一步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