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策略:政策加码可期 继续看好稳增长主线行情
炒股就看,华安权威,策略长主专业,政策及时,加码继续全面,可期看好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稳增
原标题:【华安策略丨周观点】政策加码可期、线行稳增长主线清晰
来源:小霞的华安策略研究
主要观点
IDEA
市场观点:政策加码可期、稳增长主线清晰
4月清明节后第1周市场未能延续3月最后一周以来的策略长主反弹态势,但稳增长链条全面发力、政策表现亮眼。加码继续市场风险偏好仍受美联储货币紧缩预期强化而抑制,可期看好“稳增长”政策效果尚待3月及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验证,稳增但预计数据大概率走弱。线行政策有望在货币、华安基建、地产等方面进一步加码发力,尤其是4月6日国常会、4月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均释放了积极的政策信号。建议均衡配置应对波动,短期稳增长仍然具备性价比、医药和种植业相关机会值得关注,中期继续参与成长第三阶段行情,长期可布局疫后复苏下的出行链条。
市场风险偏好仍受美联储货币紧缩预期强化而抑制。4月7日美联储公布了3月中旬议息会议的详细纪要,美联储货币紧缩节奏、幅度的预期再强化。一方面,关于5月缩表节奏,较此前预期有所加快,持续时间或缩表总规模仍未知。另一方面,加息幅度预期进一步强化,根据点阵图预测,截至4月10日美联储加息50bp的概率接近80%,多数委员认为在未来的议息会议上可能出现多次上调50bp的情况。
国常会再次释放积极信号,3月社融预计回暖。国常会积极信号再加码,后续流动性充裕仍有保障,结构化工具将成工作重点,4月15日1500亿元MLF到期将成为货币会否进一步宽松的重要观察期。微观流动性方面,成交额近期较为稳定,杠杆资金显现小幅回暖迹象,仓位指标显示近期基金配置比例筑底。
增长数据公布在即,预计显著走弱为大概率事件。CPI有望上行、PPI同比收窄速度放缓,通胀数据依旧对宽松掣肘。外需下降、疫情影响运输,预计出口增速高位略有放缓。地产数据弱势中小幅改善,房贷成本偏高,在房价企稳上行之前居民购房意愿较弱。密切关注3月及一季度经济数据对稳增长效果的验证。
行业配置:存量资金博弈下,继续维持均衡配置
存量资金博弈下,继续维持均衡配置。4月节后第1周,上证指数、创业板分别下跌0.94%、3.64%。分行业看,市场主线聚焦周期、金融风格,稳增长链条全面发力,建筑装饰、钢铁、建筑材料、地产、银行等板块表现亮眼,涨幅远超其余行业;而成长、消费风格均出现不同程度回撤。展望节后第2周,随着近期国常会持续强调稳增长,稳增长链条大概率将继续成为市场主线,但近期回撤幅度较大的成长、消费风格也存在超跌反弹机会,因此建议继续维持均衡配置。
具体的行业配置继续围绕三条主线及两大主题。主线一:稳增长逻辑逐步验证,短期继续看好稳增长主线行情。具体关注建筑建材、建筑装饰、钢铁、水泥、地产全链条(如玻璃、房地产服务/开发、家居、汽车等)以及银行等相关机会;主线二:成长风格第三阶段行情仍可期,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建议逢调整加仓。具体关注电力设备、双碳、电子等成长主线行业;主线三:消费复苏主线,可关注医药、化肥、种植业等机会,此外,高速公路、酒店餐饮、公交、机场、旅游景区等服务类出行链条亦可关注;主题方面,继续关注数字经济及国企改革相关机会。
风险提示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发展超预期;俄乌地缘冲突风险外溢;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增强;中美关系超预期恶化等。
目录
正文
市场观点:政策加码可期,稳增长主线清晰
4月清明节后第1周市场未能延续3月最后一周以来的反弹态势,上证指数、创业板双双收跌,但稳增长链条全面发力,建筑装饰、钢铁、建筑材料、地产、银行等板块表现亮眼。市场风险偏好仍受美联储货币紧缩预期强化而抑制,“稳增长”效果还有待3月及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验证,但预计数据大概率走弱,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发力,尤其是4月6日国常会提出“适时运用货币政策工具”、4月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提出“政策要靠前发力,适时加力,并研究新预案”。故建议均衡配置应对波动,短期稳增长仍然具备性价比、医药和种植业相关机会值得关注,疫后复苏的出行链条亦可关注,中期可继续参与成长第三阶段行情。
市场风险偏好仍受美联储货币紧缩预期强化而抑制。4月7日美联储公布了3月中旬议息会议的详细纪要,美联储货币紧缩节奏、幅度的预期再强化。一方面,关于5月缩表节奏,较此前预期有所加快,持续时间或缩表总规模仍未知。另一方面,加息幅度预期进一步强化,根据点阵图预测,截至4月10日美联储加息50bp的概率接近80%,多数委员认为在未来的议息会议上可能出现多次上调50bp的情况。
国常会再次释放积极信号,3月社融预计回暖。国常会积极信号再加码,后续流动性充裕仍有保障,结构化工具将成工作重点,4月15日1500亿元MLF到期将成为货币会否进一步宽松的重要观察期。微观流动性方面,成交额近期较为稳定,杠杆资金显现小幅回暖迹象,仓位指标显示近期基金配置比例筑底。
增长数据公布在即,预计显著走弱为大概率事件。CPI有望上行、PPI同比收窄速度放缓,通胀数据依旧对宽松掣肘。外需下降、疫情影响运输,预计出口增速高位略有放缓。地产数据弱势中小幅改善,房贷成本偏高,在房价企稳上行之前居民购房意愿较弱。密切关注3月及一季度经济数据对稳增长效果的验证。
1.1 市场风险偏好仍受美联储货币紧缩预期强化而抑制
美联储货币紧缩节奏和幅度预期再强化,对全球市场的风险偏好仍将产生阶段性抑制。4月7日美联储公布了3月中旬议息会议的详细纪要,无论是从未来可能的加息路劲还是缩表规划都体现出明显的“鹰派”基调。其中有几大要点值得关注:
5月缩表,速度加快,持续时间或缩表总规模仍未知。缩表时间方面,纪要表明有必要在5月5日的美联储议息会议上开始资产负债表的缩减,这与市场目前的预期是一致的。缩表幅度方面,纪要明确本次缩表的速度应比2017-2019年期间要快,透露出了每月缩减规模上限为950亿美元,分别包括6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350亿美元的MBS债,同时纪要还表明缩表速度将以可预测的方式进行,预计从缩表开始可能将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达到每个月950亿美元的缩减上限。2000年以后有过两次缩表:第一次在2000年1月美联储曾有过短暂的缩表,仅为期1个月,缩减了882亿美元,总规模缩减了13.18%,这次扩表和缩表速度极快,主要是为了应对不确定性风险,因此对目前的参考意义不大;另外一次缩表在2017.10月—2019年9月,为期2年的时间,总共缩表6000亿美元,资产负债总规模减少了13.33%,相当于彼时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平均每个月缩减250亿美元,每个月占总规模的不足0.5%。本次即将到来的缩表速度每个月上限950亿美元,相对应目前9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规模,相当于每个月缩表1%左右。
加息幅度预期进一步强化。纪要还显示,议息会议上委员会对5月加息50bp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绝大多数委员认可这一幅度,这基本上符合目前的市场预期,根据点阵图预测,截至4月10日美联储加息50bp的概率接近80%。不止如此,多数委员认为在未来的议息会议上可能出现多次上调50bp的情况,目前这一基调是超乎市场预期的,这将引发市场对今年整体加息幅度预期的进一步强化,有可能仍会对市场的阶段性风险偏好有所抑制。
国常会督促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适时运用。4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一方面研究对特困行业实行阶段性缓交养老保险费用,加息失业保险支持等;另一方面部署适时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一是总量性要求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这与此前的货政基调基本一致甚至更加积极,市场对后续货币政策降准降息的预期再度强化。二是结构性要求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和普惠金融,促进金融机构合理让利,推动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三是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快增长。四是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的重点支持,如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专项贷款,利用政府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等。整体上国常会对货币政策进行了进一步督促,要求货币政策更加积极发力。更明确的政策定调需关注4月下旬的中央政治局会议。
1.2 国常会积极信号再释放,3月社融将回升
国常会积极信号再释放,3月社融预计回暖。国常会积极信号再加码,后续流动性充裕仍有保障,结构化工具将成工作重点,4月15日MLF 1500亿元到期将成为货币会否进一步宽松的重要观察期。微观流动性方面,成交额近期较为稳定,杠杆资金显现小幅回暖迹象,仓位指标显示近期基金配置比例筑底。
国常会积极信号再释放,3月社融预计回暖。4月6日国常会会议部署适时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更加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并且对货币政策结构化的要求更丰富,要求央行充分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在总量和结构方面的灵活性,加大实体直达的效果。我们认为此举释放了以下信号:一是流动性充裕仍有保障,央行将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MLF 等操作工具,保持货币市场的价格稳定和流动性充裕;二是定向直达后续将成为工作重点,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促进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考虑到央行2021 年9 月增加3000 亿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后续此项工具额度有望继续提升。此外,国常会要求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快增长,后续对信贷投放仍有支撑。4月11日至15日金融数据将公布,3月的社融数据将显示回暖;结构上政府债券、企业债预计支撑社融,3月信贷数据预计将较2月出现明显回升。叠加4月15日MLF将到期1500亿元,或将成为货币政策会否进一步宽松的重点观察期。
地方政府债券周间发行下降,后续预计提速。4月6日至8日地方政府债共发行346.54亿元,再融资债券321.64亿元,新增债券24.90亿元。4月11日至15日地方政府债预计将发行508.01亿元,其中再融资债券220.59亿元;新增债券287.43亿元,包括新增一般债97.75亿元和新增专项债189.68亿元。受节假日影响,近期发行量较小、对短端资金的扰动较小。后续预计发行节奏提速,对短端资金扰动增加。
短端利率预计维持震荡;长端震荡下行、但空间有限。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大幅回收流动性,短端利率因而节后小幅回升至中枢水平。长端利率方面近期已下探至2.75%水平以下,下行主要来自于一是部分地区疫情严肃反复,防控升级,地区管控趋严,经济承压;二是国常会表态“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策宽松预期升温。后续预计随着一季度经济数据的公布,经济增长压力确认,长端利率有小幅下行的压力,但下探空间有限。
成交额稳定在9000亿元以上,杠杆资金占流通市值比例小幅回暖,后续预计随市场逐步转暖而改善。市场成交额近期稳定在9000亿元水平上,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小幅回升,后续预计将随市场逐步转暖而继续改善。北上资金4月6日至8日间周度维持流出,但流出规模较小。其中北上资金流出行业集中在医药生物、交通运输、电子、汽车和有色金属;净流入则是银行、电力设备、建筑装饰、公用事业和建筑材料。流入总体集中在“稳增长”及地产相关链条,表现出了明显的避险情绪。
估算指标显示基金配置仓位筑底,ETF申赎情况显示沪深投资者关注超跌反弹及稳增长机会。估算基金仓位的参考指标显示仓位比例已逐步稳定,后续有望进一步回升。ETF申赎的净流入行业集中在半导体、基建、5G、医药医疗、军工等,净流入排名靠前的行业集中在估值被显著低估的行业以及稳增长板块。
1.3 增长数据公布在即,预计大概率显著走弱
增长数据公布在即,预计显著走弱为大概率事件。4月11日至4月15日将陆续公布通胀、社融、出口等数据。从现有的高频数据来看,受疫情扰动3月数据走弱为大概率事件。①CPI有望上行、PPI同比收窄速度放缓。受疫情影响运输成本上升蔬菜价格快速上行,原油价格因俄乌冲突维持高位,但3月猪肉价格维持低位、疫情拖累服务类消费价格,预计CPI不会破2%,有望在1.5%-1.9%区间。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PPI同比高位略有下行,收窄速度依然偏慢。②社融数据有望回暖。对银行调研显示3月信贷发放较2月有所提速,央行对房地产相关贷款态度偏积极,有望在各地放松调控政策配合下取得一定效果。③出口增速高位略有放缓。一方面,疫情对国内运输、供应链造成的扰动可能对出口造成一定冲击;另一方面,出口高基数下增速难以维持有望下行。欧美国家受俄乌冲突、收紧货币政策影响,消费需求也有所下降。
地产数据弱势中小幅改善。4月第一周商品房销售数据依然偏弱,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为254.72万平方米,较3月有所提升,但同比仍然在-38.47%的较差水平。分城市来看,一线城市延续弱势,成交面积环比下降,同比降幅扩大3.76个百分点至-48.29%;二线城市有所改善,成交面积环比大幅提升,同比降幅收窄23.42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成交面积基本持平,同比降幅扩大5.07个百分点。我们认为,在房价企稳上行之前,居民加杠杆购房意愿薄弱。以首套房贷平均利率和余额宝年化收益率差值来进行比较,2022年一季度该差值仍然在2018年房地产市场从严调控以来的相对高位,尚未明显下行,这意味着居民房贷实际成本依旧偏高。
密切关注一季度经济数据对稳增长效果的验证。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一季度经济数据,1-2月春节因素的扰动也将大幅度减小,从而对稳增长效果进行直接验证。根据我们的测算,由于疫情影响3月份数据大概率较1-2月份数据走弱,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当下增长“症结”主要是房地产,目前各地非全国性政策效果有限,虽然前期悲观情绪有所退散,但是观望氛围浓厚。如宏观数据走弱,预计政策大概率继续在基建和房地产领域发力。
行业配置:存量资金博弈下,继续维持均衡配置
存量资金博弈下,继续维持均衡配置。4月节后第1周,市场继续下跌,上证指数、创业板分别下跌0.94%、3.64%。分行业看,市场主线聚焦周期、金融风格,稳增长链条全面发力,建筑装饰、钢铁、建筑材料、地产、银行等板块表现亮眼,涨幅远超其余行业;而成长、消费风格均出现不同程度回撤。展望节后第2周,随着近期国常会持续强调稳增长,稳增长链条大概率将继续成为市场主线,但近期回撤幅度较大的成长、消费风格也存在超跌反弹机会,因此建议继续维持均衡配置。
具体的行业配置继续围绕三条主线及两大主题。主线一:稳增长逻辑逐步验证,短期继续看好稳增长主线行情。具体关注建筑建材、建筑装饰、钢铁、水泥、地产全链条(如玻璃、房地产服务/开发、家居、汽车等)以及银行等相关机会;主线二:成长风格第三阶段行情仍可期,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具体关注电力设备、双碳、电子等成长主线行业;主线三:消费复苏主线,短期关注医药、化肥、种植业等机会,此外高速公路、酒店餐饮、公交、机场、旅游景区等服务类出行链条亦可关注;主题方面,继续关注数字经济及国企改革相关机会。
2.1 主线一:稳增长逻辑逐步验证,继续看好基建、地产、银行机会
稳增长逻辑逐步验证,继续看好稳增长链条。4月节后第1周,稳增长链条表现出现分化,3月强势的地产板块出现一定回调,而基建相关钢铁、建筑材料、建筑装饰、水泥等领域表现亮眼。展望节后第2周,我们认为稳增长依然是短期最具确定性的链条。1)金稳会推升稳增长链条风险偏好。在金稳会“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防范化解地产领域风险”的定调下,作为稳增长抓手的地产、新老基建板块风险偏好极大提振。2)基建相关上市公司业绩有望超预期。4月7日,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新签合同额5434.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4.1%(其中铁路同比增长7.9%;公路同比增长147.5%;市政同比增长108.1%)。我们判断中铁基建相关订单的大幅增长并非个例,后续随着基建相关上市公司公布经营数据,稳增长逻辑有望加速验证。此外,据测算二季度基建投资有望达到11%的高增长,较一季度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相关上市公司业绩有望大超预期。3)当前稳增长类行业具备低估值、高股息等特点,性价比较高。地产、建筑材料、建筑装饰、银行等行业PE/PB估值分别处于历史31%、14.5%、33.8%、1.4%(PB)(2010年以来)分位,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此外,在市场下跌、整体预期收益率偏低的情况下,高股息个股相对稳定的股息性价比凸显,而稳增长类行业整体股息率偏高,配置价值有所增强。因此综合来看,在风险偏好处于高位、业绩改善预期强叠加低估值/高股息等因素共振催化下,可继续参与稳增长链条确定性机会,具体可继续关注三个方向:
一是看好新老基建发力,具体看好钢铁、水泥、建筑建材、建筑装饰等传统基建以及新型电力系统、特高压、城市管网改造等新型基建。3月30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指出“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一是抓紧下达剩余专项债额度,去年提前下达的额度5月底前发行完毕,今年下达的额度9月底前发行完毕。二要更好发挥专项债效能。坚持既利当前又惠长远,加大惠民生、补短板等领域投资,支持新基建等增后劲、上水平项目建设”。4月6日,李克强总理再度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继续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认为,随着中铁基建订单大幅增长、国常会两度强调“稳增长”,基建上下游钢铁、水泥、建筑装饰、建筑建材、新型电力系统、特高压等板块基本面逻辑将不断强化,新老基建相关上市公司业绩上修确定性强,值得关注。
二是继续关注政策持续宽松预期、困境反转的地产全链条,如房地产开发、服务商以及上下游玻璃、水泥、家居、汽车等机会。1)商品房销售依旧未能企稳。3月30城高频数据显示,成交面积同比下滑48.8%,较1、2月增速进一步下滑。2)房价环比并未延续改善。2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房、二手房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1%和0.3%,环比上涨城市数量较1月下降。在“三道红线”与房贷集中度管理下,当前房企主要依靠销售回款。在商品房销售连续下滑尚未企稳的背景下,民营房地产企业现金流存在断裂风险,因此在金稳会“防范化解地产领域风险”下,二季度地产调控政策有望持续宽松托底地产。
三是看好资产质量改善、低估值、高股息的银行板块。1)经济增长二季度底部逐步确认有望银行板块资产质量改善;2)随着美联储加息落地,全球流动性逐步收紧,高估值板块承压。而当前银行板块PB仅为0.61X,处于1.2%的历史绝对分位(2010年以来);3)截至2022年4月7日,银行板块平均股息率约为4.1%,显著高于其余行业,而从历史上看,在市场表现不佳时高股息行业通常较为抗跌,相对收益明显。
2.2 主线二:成长第三阶段行情仍可期,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
成长风格第三阶段行情仍可期,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建议可逐渐加仓电力设备、电子。4月节后第1周成长风格整体回撤较大,仍与风险偏好持续低迷下,市场聚焦确定性更强的稳增长有关。展望后续,基于成长深度复盘:①过去十六年有3轮成长的大行情,每轮成长大行情均需要有“流动性、催化剂、业绩”三方面中至少两方面的支持。②每轮大行情均经历过由“估值”—“业绩”—“估值”的三轮驱动。③当前第二阶段行情已经结束,未来可以期待成长第三阶段拔估值行情。我们中长期看好成长风格,因此当前依旧是布局成长风格的重要时点,建议逢调整加仓成长主线行业。
成长主线继续关注新能源车链条、风光储以及半导体等机会。①新能源汽车链条,关注负极材料价格异动及整车、电池厂毛利改善。上游资源品价格出现分化。4月节后第1周,锂日均价小幅走高,但钴、镍价格均出现一定回落,其中镍价周环比下降6%、钴价下降约1%,在此背景下,碳酸锂价格也出现回落迹象;中游材料价格基本保持平稳。正极三元材料、磷酸锂铁以及隔膜价格继续保持平稳,负极材料人造/天然石墨价格未进一步上行,而电解液核心材料六氟磷酸锂价格则继续回落。下游方面,3月新能源汽车交付量继续保持高增长。3月交付104338辆,同比增长160.9%;小鹏汽车交付15414辆,同比增长202%;蔚来汽车交付9985辆,同比增长37.6%。虽然部分厂商交付量增速出现回落,但整体下游需求依旧保持高增长。综合来看,在上游锂资源价格未能进一步上涨、下游需求持续旺盛背景下,建议关注成本压力缓解毛利回升的电池、整车厂以及价格近期异动的、竞争格局良好的中游负极材料。
②双碳新能源方向,继续看好风电、光伏,可重点关注海上风电。1)预计光伏、风电短期业绩仍有支撑。2022 年 1-2 月国内光伏、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合计16.79GW,同比增长167%,装机规模远超市场预期,一季度业绩确定性强。此外,展望二季度,在第二批大型风光基地加速开工、碳减排工具等政策推动下,叠加低基数效应支撑下,光伏、风电二季度业绩有望保持较高水平。2)估值维度看,当前光伏、风电估值处于合理水平,风电估值更低。截止4月8日,光伏设备、风电设备PETTM分别为46.2X(46.6%分位)、22.2X(14.2%分位),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3)海上风电仍存在补贴。2022年部分地区如上海、广东依旧对海上风电进行补贴,未来可重点关注可能存在的海风抢装行情。
③中长期看好半导体上游设备及零部件、材料国产替代以及车用功率半导体相关机会。1)估值角度,电子行业估值已具备吸引力。截止4月8日,电子行业PETTM为24.4X,2010年以来的分位数仅为1.28%,处于历史绝对低位,后续继续下跌空间不大。2)行业短期、长期业绩均存在支撑。短期来看,晶圆代工厂营收继续保持高增长。3月台积电销售额为1719.67亿新台币,环比增长17%,同比增长33.2%,增速较上月略微下滑4.8%,继续保持高增长;联电3月销售额达221.4亿新台币,环比增长6.4%,连续6 个月营收创新高,同长比增33.2%。国际晶圆代工龙头销售维持高增长成为半导体行业短期业绩的保障。全年来看,在各大晶圆代工厂资本开支高增长的背景下,预计半导体设备、材料需求仍将保持韧性。3)国产替代为电子半导体行业长期催化。西方制裁国内半导体企业并不改变国产替代趋势,反而有望促进国内产业链加速实现国产化,进而对行业发展形成长期催化。
2.3主线三:消费复苏主线,医药、种植业、疫后复苏的出行链条均可关注
消费复苏主线,可关注医药、种植业、化肥等机会,此外高速公路、酒店餐饮、公交、机场、旅游景区等服务类出行链条亦可关注。1)继续关注低估值、业绩存在改善预期的医药板块整体机会。一方面,当前医药板块整体估值不高,配置价值凸显。截止2022年4月8日,医药生物板块PETTM为29.47X,处于2010年以来5.42%的绝对低位。另一方面,随着近期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抗原自测、特效药等常态化防疫需求有望大幅抬升,CRO概念、医药连锁商、新冠检测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存在改善预期。此外,近期中药板块风险偏好有所抬升。2022年3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鼓励中医药要发挥独特优势,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再次进行统筹部署,明确了要在2025年使得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的要求,医药行业有望步入高速发展期,值得长期关注。
2)涨价主线中,重点关注价格传导更为顺利的种植业、化肥等相关机会。种植业、化肥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存在改善预期。当前国内粮食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化肥作为必选消费品提价难度不高,业绩兑现能力较强。此外,受俄乌战争影响供应影响,国际化肥价格大幅上涨,但受制于国内出台的化肥出口法检等保供稳价政策,目前国际、国内化肥价格形成较大的差价,其中磷酸一、二铵国内国外差价约为3000元每吨。国内春耕需求旺季过后,国内化肥有望通过出口提高利润,相关企业业绩具有明显的弹性,有望超市场预期。
3)服务类出行链条整体复苏,高速公路、酒店餐饮、公交、机场、旅游景区等机会值得关注。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率的逐步提升,各个国家逐步放开国门是大势所趋,而我国未来放开国门也是市场共识。因此在特效药、抗原自测等疫情常态化诊疗手段,叠加服务业纾困政策扶持下,国内服务类消费复苏确定性强,行业业绩的困境反转有望长期催化行情。短期维度看,近期受制于上海、深圳疫情再度爆发,板块回撤较大,因此后续疫情逐步转好的预期有望短期催化服务类出行链条整体估值修复。从估值角度看,出行链条中旅游景区、机场、航空公司估值分位相对较高,而高速公路、酒店、公交板块估值分位较低,建议重点关注。
行情复盘:内外均有扰动,基建链条占优
3.1 指数与风格回顾:内外扰动之下主要指数全线收跌
本周主要股指全数收跌,稳定和金融风格占优。上证指数下跌0.94%,深证成指下跌2.20%,创业板指下跌3.64%,沪深300下跌1.06%,上证50下跌0.60%,科创50下跌5.69。按风格来看,稳定风格上涨2.69%,金融风格上涨0.68%,周期风格上涨0.04%,消费风格下跌2.41%,成长风格下跌3.97%。大盘指数下跌1.14%,中盘指数下跌2.43%,小盘指数下跌2.38%。成分中含有较多成长龙头的茅指数(-11.25%)和宁组合(-14.85%)也表现较差。茅指数下跌2.28%,宁组合下跌4.36%。
国常会再强调稳增长,释放积极货币政策信号,并未对A股形成支撑。在4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会议对经济形势做出了“国内疫情近期多发,市场主体困难明显增加,经济循环畅通遇到一些制约,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的判断,再次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切实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相较3月29日国常会“稳定经济的政策早出快出,不出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的措施”的表态更为积极。会议也指出“要适时灵活运用再贷款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特别提到“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这一表态被市场解读为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将更为积极,可以对降准降息有所期待。但是国常会释放的积极信息并未提振市场,4月7日上证指数下跌1.42%,深证成指下跌1.65%,创业板指下跌2.10%。
上海疫情仍未见拐点,对A股形成压制。在4月6日上海并未按照原先计划全市解封,目前区域管控将何时结束仍未可知。4月6日上海本土新增322例,4月7日新增824例,4月8日新增1015例,4月9日新增1005例,疫情拐点仍未出现。上海疫情未绝经济停摆对A股形成了一定的压制,本周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均连续3日下跌。
3月FOMC会议纪要暗示5月降息50bp可能,海内外股市均有反应。美国时间4月6日下午,北京时间4月7日凌晨,美联储公布了3月FOMC会议纪要。纪要内容显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内部就缩减资产负债表进行了讨论,上限共识为950亿美元,具体计划有望在5月公布,并暗示了5月可能加息50bp。受此影响,4月6日下午美股短线跳水,10年期美债盘中触及3年高位2.65%,至4月8日已达2.73%。4月7日上证指数下跌1.42%,而本周其余两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均收红,当日下跌或是也受3月FOMC会议纪要影响。
布查事件为俄乌局势再添疑云,欧美制裁或再升级,国际市场情绪未受影响。乌克兰媒体在4月3日公布一系列布查平民死亡的视频和图片,指责俄罗斯军队屠杀平民。俄方明确拒绝“参与布查平民死亡事件”的有关指控,反击称是乌克兰和美国炮制的假新闻,意在国际社会上抹黑俄罗斯声誉。随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当地时间4月6日在欧洲议会全会上表示,在现已提议的第五轮对俄制裁措施基础上,欧盟对俄制裁还将可能针对石油进口。但布查事件和欧美制裁升级的可能并未对市场产生影响,4月4日纳斯达克指数上涨1.90%,在4月6日当天布伦特原油价格跌4.68%。
3.2 行业回顾:成长深度调整,稳增长基金链条占优
行业层面,成长深度调整,稳增长基建链条占优。申万一级行业中涨幅前五为建筑装饰(6.06%)、钢铁(3.97%)、建筑材料(3.93%)、石油石化(1.85%)、房地产(1.64%),跌幅前五为农林牧渔(-4.72%)、电力设备(-4.68%)、电子(-4.67%)、计算机(-4.49%)、传媒(-4.24%)。
稳增长决心推动基建行情。在4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稳住宏观经济大盘”,这已是连续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及稳增长。3月29日的会议要求“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并做出了“全年可完成水利投资约8000亿元”的安排。根据彭博社的报道,今年的基建计划投资至少达到14.8万亿元,将对稳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受此利好基础建设(7.60%)及相关的房屋建设(7.53%)、普钢(7.30%)、工程机械(6.68%)、水泥(5.80%)等行业均有较大涨幅。
风险提示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发展超预期;俄乌地缘冲突风险外溢;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增强;中美关系超预期恶化等。
- ·11月23日听银华基金马君、南方基金王士聪等大咖说:医药景气犹在 港股还能投吗
- ·哈尔滨一在建地铁工地突发塌陷 官方回应
- ·中国铝罐午后上升57% 机构料铝罐价格依然处于上行通道
- ·美联储激进加息预期再起,新兴市场短期料将持续承压
- ·动力电池企业加速证券化 “充电”提升竞争力
- ·舞龙祈福迎“二月二”
- ·扎克伯格效仿Twitter推出认证服务?马斯克:这是必然的
- ·主力品牌月销同降八成!换将下调目标,这家老牌车企深蹲待起?| 公司汇
- ·生鲜电商物资充足骑手紧缺,建议居民减少单日下单频次
- ·卓创资讯:白羽肉鸡春节补栏“小断档期”将至 鸡价有望延续高位
- ·供应改善后六个月连增 西班牙引领欧洲汽车销售复苏
- ·中颖电子扣非近10年首降市值蒸发超百亿 聚焦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研发投入十连增
- ·男子举报诈骗网站遇“假警察”,被骗5万余元
- ·德国债务凭证市场火热!保时捷借贷27亿欧元创纪录
- ·厦门钨业转让房产业务遇波折 拟分别转让下属公司股权
- ·Sigma Lithium盘前涨25% 传特斯拉考虑收购公司
- ·让产业搭上党建联盟“快车”
- ·新华社国际观察:对华贸易年报大幅飘红 “脱钩论”没有市场
- ·收购还是自建?手握大笔资金的嘉能可会如何维系大宗之王地位?
- ·2022年全国酿酒产品销售收入9508亿,利润总额达2491.48亿元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于华:保险业要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 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两部门:加强冷链物流统计监测
- ·桃李面包“吃出2厘米刀片”曝食安危机 净利两年连降东北营收占比滑至42.14%
- ·寿险30年未有之大变局:破除产品、渠道思维定式,聚焦资本、战略与效率回归
- ·美国“猎户座”飞船抵达月球 发回“蓝色小圆点”照片
- ·大熊猫陆续回国 驻日本使馆:感谢最萌“友好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