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可还到80岁 银行应避免“啃老”变成“坑老”
炒股就看,啃老权威,房贷专业,可还及时,到岁全面,银行应避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免变
每经记者 杜恒峰
每经评论员 杜恒峰
近期,成坑有媒体报道,啃老2月11日,房贷南宁多个楼盘对外宣称“住房按揭贷款年龄期限可延长至80岁”。可还有当地大行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到岁目前仅有部分银行可以办理。银行应避除了南宁外,免变在放宽房贷年龄限制方面,成坑北京、啃老宁波、杭州等地也有个别银行在行动。消息一出,引发热烈讨论。一些人认为,一直以来贷款对年龄的严格要求,限制了老年人获取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放宽年限实际是银行给老年人群体提供了一个选择的机会,是金融普惠的体现。不过,也有观点认为,银行放宽贷款年限并非是出于“扶老”,而是为了放出更多贷款赚取更多利息,银行此举是在掏老年人的钱包来刺激低迷的楼市。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人均寿命的延长,放宽购房人年龄限制有其合理性,类似举措在此前就已出现过,只不过最近案例出现得较为密集。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银行放宽贷款年龄限制,更多的是从自身经营需求的角度出发。近一年来,不少人提前偿还房贷,同时存款数量居高不下,银行支出利息的压力增大,需要更多的渠道放出贷款以弥补利润损失。虽然老年人群体不是银行传统上的主要贷款对象,但基于老年人巨大的规模和“接力贷”这类辅助产品,老年人市场仍然有挖掘的潜力。同时,拉长最大贷款年限,可以为银行提供更稳定、长期的利润来源,对银行来说值得探索。
银行想“啃老”,但也没有“强买强卖”,看似无害,但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银行在推销贷款产品、发放贷款时应当更审慎,避免“啃老”变成“坑老”。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会考察老年人的收入能否覆盖月供支出,也会考察老年人的单位、征信等信息,但这些传统方法并不适合老年人群体,可能会有很多预期之外的副作用。
一是,老年人普遍缺乏劳动收入,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渠道也有限,退休金可能是收入的主要来源,老人退休后的收入相比退休前本身就有差距,在扣掉收入的小部分乃至一半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可能难以保证,这和年轻人向上的收入曲线有很大差别;二是,银行贷款定价实际是浮动利率,即LPR加减点数,目前银行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利率达到历史低位,但LPR在未来也可能上调,老人们的利息支出也可能增加,他们可能难以承受;三是,老年人医疗保健支出更高,存款本可用于就医买药,首付款的一次性支出很难再变现,一旦需要应急时,财务状况可能出现问题;四是,中国老年人普遍有将全部财产传承给后代的传统,不少年轻人也将“父母的财产就是自己的财产”视为理所当然,贷款年限放宽后,可能有一些老年人被动买房、还房贷,这些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可能大受影响;五是,老年人距离生命结束期限更近,老年人固然也有改善性住房需求,但改善性住房给老年人提供的效用远低于年轻人,按揭房未必是最适合老年人的。
因此,老年人的特殊情况,需要银行在发放贷款方面,更多要从关爱老人、扶助老人的角度去考量。银行不单单要看其还款能力,同时也要重视老年人整体的财务状况、真实需求,让贷款产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而不是让贷款捆绑住老人们的钱包,甚至成为延续至生命结束时的负担。
- ·中国铁建:房地产仍有稳定的市场和需求空间,市场仍有结构性潜力
- ·国内成品油价迎2023年首涨,加满一箱油多花10元
- ·毛利率呈逐年下降态势豪声电子拟IPO
- ·豪横!华泰证券拟配股融资280亿,上市12年的分红一次性收回?
- ·THE LAUNDRESS部分产品存安全隐患,官方公布的售后电话专线是空号?
- ·1月资金面展望:季节性流动性缺口来袭,投放力度或加大
- ·华安基金:积极因素逐步显现 2023年市场迎来开门红
- ·北向资金净卖出6.45亿元 贵州茅台净卖出3.94亿元
- ·2000亿长城基金尴尬:2只产品发行失败,规模增长陷入瓶颈
- ·“新中国设计第一人”周令钊去世,享年104岁
- ·华西证券:经济阶段性底部或已出现 “困境反转”行业股价仍有修复空间
- ·2023年A股或迎来四大转机!私募大佬最新策略曝光,这几条主线被看好
- ·美国最大港口经历13年来最安静的10月:集装箱吞吐量为何暴跌25%
- ·元旦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
- ·克罗地亚加入欧元区 物价波动、经济增速下滑等挑战犹存
- ·房企2022年度销售业绩榜发布 远洋集团跻入TOP20